外商抱怨台灣法規「卡卡」,形同設下技術性貿易障礙,恐影響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進程。行政院長江宜樺昨(15)日搬出「國際牌」,要求國內法規要與國際調和,涉及經貿的新法律案出爐前要經過「法評」(法規影響評估);現有近300條遭抱怨法規,也要適度鬆綁。
江揆昨天在政務會談聽取經建會報告「良好法規實務」(GRP)時,要求跨部會提出的法規要做國際調和,避免讓外商質疑我國設下技術性貿易障礙。據了解,近期外商抱怨最多的「超越國際」卡卡法令,包括上路中的食品衛生管理法、研議中的化妝品衛生管理條例等。
相關官員表示,去年6月已實施的食管法修正案,要求食品標示需採全成分,並指明製造商。前者恐讓可口可樂、百事可樂等大品牌,被迫在台公布百年秘方;後者將使一些如好市多、家樂福等擁有自有品牌的通路業者,必須自曝委外製造商,讓外商相當害怕。
官員也說,在歷經假油風暴後,食管法再次提出修正案,不僅政府拉高罰則,在多名立委「加碼」後,可能要做到複方添加物的上市前查驗,更讓本國、外商直言,法令的不確定性太高,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。
據了解,江揆昨天並未直接指示如何化解食管法修法爭議。不過,他要求,各部會日後在催生新法律案時,對於一些涉及經貿的重要法規,一定要比照國際標準,事前做社會面與經濟面的法規衝擊評估,及落實公眾諮詢,避免日後徒增一堆待鬆綁的法規。
經建會近期盤點出近300條本、外商抱怨最多的已上路與將上路法令,除食管法外,還包括自費醫材價格審查、化妝品技術性文件(PIF)查驗制度等。江揆則指示經建會做好跨部會協調工作,該管則管,該鬆綁就鬆綁,盡可能化解廠商疑慮,又兼顧消費者使用安全。
經建會表示,盤點近300條法規時,多數已刪除個別廠商訴求,盼4月時能展現部分鬆綁成果,以利6月美國商會返回美國遊說時,可一併展現台灣參與區域整合的企圖心。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