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陸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(俗稱「新三板」)上周六確定向境內所有符合條件的股份公司開放,新三板可望成為未來最為活躍的交易市場。由於投資人擔憂資金排擠效應,A股昨(16)日創下近月最大單日跌幅。
滬綜指昨日下跌35.21點,跌幅1.6%,收報2,160.86點,創一個月最大單日跌幅,並連續第5天收黑。分析師表示,雖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城鎮化會議結束,一系列改革也密集推出,但政策預期不明,後市不確定性增加,短期內人氣恐難以修復。
方正證券策略分析師陳敏表示,新三板也是造成昨天大盤下跌的一個因素,新三板對大盤的影響主要是資金面,但目前更多是心理層面的影響。券商、高新區公司等新三板受益股昨天也「見光死」,幾乎全線飄黑。
路透報導,有業內人士參考成熟市場經驗和大陸主板、創業板的規模來看,未來三到五年內,新三板有可能發展到5,000家企業,是發展20多年的滬深兩市近2,500家上市公司數的兩倍。華泰證券則預估,未來五年,新三板將有7,000家企業掛牌,總市值人民幣1.4兆元(約新台幣6.7兆元)。
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擔憂,掛牌企業倍數增加,未來地方政府對於公司掛牌的補貼能否持續、以及掛牌企業質量管控等,將成新三板發展的隱憂。
大陸國務院上周六(14日)宣布,境內符合條件的股份公司均可申請在全國股份轉讓系統(新三板)掛牌及公開轉讓股份;而符合股票上市條件的掛牌公司,可直接轉板至證券交易所上市。
新三板的試點範圍原本僅限於北京中關村、上海張江、武漢東湖、天津濱海等園區內註冊企業,隨著擴展至全大陸符合條件的公司,市場預估短期內新三板掛牌企業將倍數增加。
大陸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司人士稍早曾表示,截止9月,共有1,700多家企業準備在新三板掛牌。目前新三板企業已超過350家,比去年底增加150多家。
儘管新三板為大陸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問題,但業內人士也對新三板發展存有疑慮。新三板與A股最大的區別在於「對企業沒有盈利標準的要求」,目前也有虧損企業成功登陸新三板的案例,意味未來新三板企業退市率也會很高。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